我感觉到,现在的形势已经很不一样了,大进大出的环境条件已经变化,必须根据新的形势提出引领发展的新思路。
三是要运用理论和知识自觉改造主观世界。二是要运用理论和知识着力改造客观世界。
学而不思、知行不一,学用脱节现象,真正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在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中提高思想水平、解决实际问题、实现自我超越,积极推动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建设。陆游在诗中勉励儿子做学问要早下功夫,坚持不懈,强调做学问不能满足于书本知识,必须要躬行——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知识,才能学有所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我们看领导干部水平高不高,不是单纯地看他读书多不多,而主要看他运用理论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不强。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意思是说,书本上得来的知识难免肤浅,要透彻地认知事物还必须亲身实践。
(作者 杨立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解读】读书学习要做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用地空间不足、资金紧张、电力缺口大、用工短缺……企业遇到的一个个实际困难很可能就是一道道生死关。
万人助万企:河南发展的重要抓手 优化环境的重要名片——全省万人助万企活动优秀集体典型经验采撷□陈晖2021年6月起,一场万人助万企的能力作风大转变在中原大地蔚然成风,各地各部门围绕省委、省政府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决策部署,坚持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全省工作大局理念,把抓经济工作的着力点聚焦到产业、企业、企业家上,纾解痛点堵点,改善政商关系,锤炼能力作风,让企业发展信心大为增强。确实无法入企的,可以通过电话等方式与企业进行联系,通过与企业常态化沟通,及时了解企业所思所盼,所困所难,把各级惠企政策及时快速传达到企业。一是持续拓宽政企沟通渠道。利用平台数据比对,对各县区复工复产企业抽查,多角度汇总分析生产数据,强化对上报告和对下指导。
针对产业链、供应链的问题,常态化开展产销、产融、产学研、用工、运力、升规纳统等六项对接活动695场次,创新开展优势工业品供需发布活动,达成产销合同11.2亿元。许昌强化机制高站位助企纾困促发展许昌市将万人助万企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长久之策,坚持高位推动,实行双线嵌合,开展六项对接,助企干部深入工厂车间,帮助企业协调解决了一系列制约发展难题,切实为企业解困、为发展赋能。
建立周交办、月讲评机制,充分发挥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服务企业、城建交通四个周例会平台作用,为项目落地、企业运行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强化线上调度,实现企业吹哨、政府报到的服务新机制。2022年全市万人助万企活动问题办结率100%、企业满意度100%。建立企业标签库,通过组合判定满足条件的企业数量、分布,需要的资金预算等信息,为制定政策、修改政策提供数据支撑。
三是深化部门协同联动组合拳。开展六项对接活动,推进深度耦合。洛阳打好组合拳抢滩新赛道洛阳市坚持把万人助万企活动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长久之策,聚焦重点任务,创新服务举措,突出主体培育,推动了全市经济发展稳中有进、持续向好。围绕产业发展关键环节和卡脖子技术,建立校地合作产学研联盟,推进校地、校校深度合作,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达56%以上,各类研发机构和研发平台1480家,城市创新能力居国家创新型城市第76位。
实施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倍增计划,推动全市上市企业清零。凭实战交答卷,实现成效结果可量化。
郑州亲清在线优服务惠企政策直接达2022年,郑州市纵深推进万人助万企,创新建设亲清在线平台,形成全市涉企资金兑现一张网,实现财政惠企资金在线兑付、直达企业,累计接受访问281万人次,直接兑付资金2.5万余笔,合计60.4亿元,在最多跑一次的基础上,通过技术创新和服务优化让企业零跑腿,为企业发展送去及时雨。经营主体新增13.1万户,同比增长23%。
2022年,办结企业反映问题1651个、办结率100%。积极为标准化厂房建设争取政策性贷款资金,已对接标准化厂房建设融资项目8个,总投资54.3亿元,融资金额37.9亿元。以惠企政策为基础建设政策中心,汇聚市级政策289条、区县(市)政策823条,形成惠企利民政策库。新建院士工作站3家,全省第一。收集到的问题首先由首席服务官协调解决。坚持问题导向,推动个性问题即知即办、共性问题全程盯办、遗留问题提级督办,共帮扶企业解决问题4726个,企业满意率100%。
通过多维度数据分析研判,对重复申报项目等违规情况提出预警,防止弄虚作假。许昌德通振动搅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政府组织的产学研对接中成功联姻中科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后,产品的一次校验合格率由80%提升至95%,项目新增销售收入4000多万元。
二是建立展示页面,让企业对助企工作可感、可观、可管。推动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建成2400个益农信息社,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达到98%。
高标准建设中原食品实验室,打造食品产业创新发动机,瞄准立足漯河、服务河南万亿食品产业集群、面向全国大市场的功能定位,推动实验室+研究生院+孵化器+中试基地+产业基金+产业园区六位一体全链条发展。创新服务举措,提升服务质效。
开封打造智慧大脑平台开创数字助企新格局开封市去年以来持续打造万人助万企数字服务平台,实现自动化数据采集、标准化建模计算、可视化指挥调度、便捷化助企服务,有效提高活动质效和精细化水平,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商丘擦亮企业服务日品牌建立面对面沟通机制2022年,商丘市聚焦万人助万企八个深化,致力打造七个强市,着力落实政策、解决问题、破解瓶颈、加强服务、优化环境,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积极搭建对接平台,帮助企业扩宽市场,开展产销、产融、产学研、用工对接活动共512次。打造服务平台,畅通问题渠道。
明确12个产业的链长和盟长,建立八个一产业服务机制,推动产业上下协调、左右联动发展。2022年度完成职业技能培训34.12万人次,培养技能人才19.45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8.34万人,全部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各级各部门助企工作均可通过线上评估考核,通过平台明确任务清单,细化考核对象,自动生成结果。率先上线驻马店企业服务总入口,用数字化手段高效落实惠企政策、精准对接企业融资、及时响应企业诉求,助力企业办事便捷。
鹤壁聚焦服务+生态打造助企升级版鹤壁市在纵深推进万人助万企活动上下真功、求实效,营商环境评价连续四年全省第三、企业满意度连续三年全省第一。擦亮服务品牌,深化企业服务日活动。
二是全方位疏通道路解症结说起学生的成绩,郑直比自己得奖还要高兴。从此,瞄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升级迭代、创新型人才培养所需,郑直心无旁骛,一头扎进科研世界夜以继日攻难关,深入企业车间细问需求解难题,并积极探索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突破之路。17年过去,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发展,开放平台实践课已从一门课拓展为延伸至毕业设计的课程体系,由原来部分学生参与变为全员参与,郑直倡导的开放·实践·创新的本科生创新教育理念,让课堂不再局限于教室,实验室、工厂、校企协同创新平台都成了教学主场地,理论课也搬到了实验室,教师科研活动与教学、学生创新实践活动融为一体,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时空壁垒,为学生打开了一扇接触科技创新新思想、新方法的大门。
4月17日,郑直教授感慨,来到许昌学院后,学校投入上千万元组建表面微纳米材料研究所,为我和团队搭建起科研平台,这也是许昌学院第一个研究院所。对于本科生来说,要培养科研兴趣,特别是对未知领域研究的兴趣,要保持好奇心和求知若渴的精神。
这是学生的幸运,也是教育的幸运。(本报记者史晓琪整理)□本报记者 史晓琪2005年,郑直从香港中文大学完成学业,在香港、上海和许昌三个城市之间,选择来到许昌学院工作。
我们竭尽所能把新型薄膜太阳能电池研究往前推进,哪怕是能让后来者踩在自己的肩膀上走得更快一点更远一点,也是一件非常幸福非常值得的事情。得有人去坐这个冷板凳除了应用研究,郑直在基础研究领域的深耕也在同步进行。